你聽過極簡生活嗎?

相信你一定聽過極簡主義,前些年在日本掀起一股風潮,近些年這股風則慢慢刮進台灣。

如果你第一次聽到極簡生活,想必會有不少疑問:

  • 「極簡東西一定很少吧」
  • 「極簡就是一直丟物品然後不能消費吧」
  • 「不然他們怎麼叫極簡」

如果你有這些疑問,那勢必要繼續看下去。

別忘了點個讚支持我,讓我有動力繼續寫對你有幫助的文章。

如果你對極簡書籍有興趣,也可以參考這篇【極簡書單】想要簡單生活?幫你整理三大類必看的極簡書

極簡生活的三大迷思

極簡等於「丟東西」?

邁向極簡的第一步從整理身邊物品開始,同時,重新思考擁有的物品對自己的意義,並釐清自己真實的需求。

將物品分為「留下」與「不留下」兩種,不留下的東西則可以透過贈送給身邊有需要的人,或是捐給慈善單位以及利用網上拍賣的方式賣給需要的陌生人。像我就透過旋轉拍賣APP成功賣掉二手包包和衣服,讓自己沒有用到的衣服能換回一些金錢,存下它,成為下次買更需要的物品的基金(不無小補)。

旋轉拍賣App賣二手物
我在旋轉拍賣App一個月,總共賣了八樣商品,喚回了395元(不算多啦但不無小補)

因此,極簡確實會經過處理不需要的物品的階段,但其實可以有很多方法選擇,並不是單純地丟棄而已。而且,整理物品的過程中要記住一點,透過篩選現階段會使用到且100%喜歡的物品,來了解自己的需求以及了解自己。

極簡就是「越少越好」?

把極致的極簡生活型態當作理想目標,但要透過整理過程理解自己所需並找到最舒服的生活方式。

狹義來說確實是東西越少越好,相信你一定看過類似的圖片或Instagram的帳號。

他們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極簡主義者,時常分享無印風的居家環境,把家裡布置得清爽簡約。

但其實極簡生活廣義上解釋,其實是東西越適合你越好

當我們才正要開始極簡時,先不要急著把生活改變成如同圖片那樣乾淨俐落,應該要透過篩選物品的過程中,了解自己的真實的需求,並找到可以解決也是自己最滿意的解決方式

記住這三個要點「過程、需求、解決方案」。

極簡生活
▲ 我在邁向極簡生活過程中整理的思路。

譬如說,以選擇買菜的袋子為例:

情境一

  • 過程:看見家裡堆滿買菜用的塑膠袋
  • 需求:需要有隨身攜帶的買菜袋
  • 可解決方案:可將袋子整理乾淨後捐給零售店,留下一到兩個乾淨塑膠袋在隨身包包內,買菜時重複使用

情境二

  • 過程:買菜都在正中午,青菜容易在袋子裡失水
  • 需求:需要有一個能保持溫度的袋子
  • 可解決方案:可以考慮把目前的袋子應用在生活其他更適合的用途,然後再尋找市面上的保冷袋

情境三

  • 過程:我一次都會買一周量的食材,現在的買菜環保袋大小不適合我
  • 需求:需要一個更大的裝菜工具
  • 可解決方案:你可以選擇購買推車式裝菜籃

以上都是假設在篩選物品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,情境可能會互相重疊,而且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可能不會只是一兩個,也就是說對一個物品的需求不會只是一兩個。

邁向極簡生活的過程中,就是要不斷的詢問自己:這個物品哪裡不好,如果改善什麼會更好,然後把對的物品用在對的地方。所以我會說,極簡不是越少越好,而是越精準越好。從了解自己的需求開始,剔除不適合你的,找回你最適合、最精準的那個物品。

極簡就代表「不能買物品」?

答案當然不是。

不過過著極簡生活物慾確實會降低,這是因為透過段捨離的過程會漸漸明白自己的需求,所以不容易被五花八門的廣告、網紅業配給吸引。

我記得知名極簡主義的Youtuber NanaQ曾經說過:「極簡生活的人也需要過生活,是人就會有需求,都會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過的好、過得舒適」。

▲ Youtuber NanaQ 分享她在極簡生活裡段捨離的15個東西,包含有形及無形的東西。

我很認同這點。也因此我認為極簡生活並不代表不能買物品,而是更需具備「理性消費」。另外,實行物品「一進一出」法則可以簡單維持物品的數量唷。

極簡生活的三大好處

  • 挪出空間讓心情呼吸
  • 放下對外在事物的執著
  • 花時間在你愛的人事物

挪出空間讓心情呼吸

人是視覺動物,雜亂無章的環境容易讓注意力分散,無法專心,心情受到壓迫容易浮躁,送你一個我在Instagram上製作的極簡語錄。

這是我在Instagramg分享極簡一個月的小感想,觀迎追蹤。

放下對外在事物的執著

外在事物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愛恨糾葛,或是對於金錢的煩惱。我曾聽過一句話:現代人的一生有太多都在努力賺錢,然後消費在那些不必要的事物上。

現代的社會五花八門、文字影音你不主動尋找,它也會自動送上門來,當你學會極簡時,就能自動屏除掉你不需要的資訊,進而減少物慾。當你開始整理身邊物品時,同時也是整理內心雜物的開始。你會慢慢開始發現一切都變得輕鬆容易,變得捨得放下

花時間在你愛的人事物

極簡生活
Photo by Wattpad

愛就等於你覺得重要的人事物。你可能曾經有過一些類似的經驗: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,回過頭審視一天之中,卻都把時間花費在細小瑣碎的事情上。

譬如說在一個塞滿襪子的抽屜裡,尋找已失蹤的另一隻黃色襪子,花上你一個早上的時間。極簡生活的優點就是你不必花費太大的力氣與時間在無意義的「抉擇」上,省下一些時間,花在你人生更重要的人事物上

結語

總結一下,對於ㄧ般人對極簡生活的三大迷思:

  • 極簡等於丟東西?(不是,斷捨離的方法有很多,捐贈、賣二手也是一種)
  • 極簡就是越少越好?(不是,是物品越適合你越好)
  • 極簡代表不能買東西?(不是,但物慾確實會降低)

以及三大好處:

  • 挪出空間讓心情呼吸
  • 放下對外在事物的執著
  • 花時間在你愛的人事物

看完這篇,希望對你心目中的「極簡生活」有不一樣的觀點。

如果你覺得極簡生活也是你的理想生活,那不仿從最親密的空間開始吧!

如果你對極簡書籍有興趣,也可以參考這篇【極簡書單】想要簡單生活?幫你整理三大類必看的極簡書

別忘了點個讚支持我,讓我知道這篇對你有幫助。

22 Comments

  1. 斷捨離也是我現在努力做的生活方式,過去被社群媒體綁架,花了很多時間看廣告影片,現在學會屏除這些資訊,多留時間給自己的目標,心境上轉變很多,心靈也變得富足,不會去留戀新潮流了!版主文筆流暢,非常感同身受♥️

  2. 之前也是東西一大堆,一直到要從國外回台灣的時候就把東西縮減到剩兩個行李箱,目前用兩個行李箱的東西生活了三個月,在逛街的時候想買東西都覺得塞不進行李箱,慢慢的購物慾也降低了很多

    Lisa Su
  3. 非常認同這句話:極簡其實是東西越適合你越好,而不是越少越好。
    我自己本身也嘗試了極簡生活差不多兩年,我很滿意現在的狀態,生活周遭使用的東西,幾乎有九成都是自己很喜歡用的東西,一段時間沒用過的東西,大多拿去送人或丟掉。 實施極簡後真的很容易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 我最近在NETFLIX上看過 The Minimalists,也是在討論關於極簡主義,覺得挺有意思的,建議版主有空可以去看哦!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